中国木材网 - 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技术前线 | 行业标准 | 专家看市 | 政策法规 | 选材指南 | 营销策略 | 企业新闻 | 商业数据 | 技术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N.biz | 商业搜索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6-09  浏览次数:1903

    侗族的木建筑工艺,名播海外,世界一流。但由于木建筑自身的弱点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文化的传入,侗族的木建筑及其工艺的传承,已面临濒危的状态。
    侗族木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榫铆连接,结构牢固,铆接缜密。围绕木建筑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鼓楼雄踞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是侗家人的精神象征。风雨桥横卧江上,是侗族人民的“福桥”“生命之桥”,楼、桥绘制的各种图案,雕梁画栋,寄托了侗族人民的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学追求。
    侗族是天生的艺术大师,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楼、桥和民居的建筑不用一张图纸,整个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和普通工具,就能设计制造出式样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设计之精巧,造型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侗族木建筑由于老工匠后继乏人,师傅年纪老化,有些已经作古,国家森林资源也强调保护,因而,木材来源匮乏,加之木建筑防火能力极弱。因此,必须及时抢救和保护,才能使之世代传承下去。
    侗族木建筑种类繁多,计有民居(木搂)、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这些建筑汇聚成群落依山傍水,其式样美观,建筑技艺精巧,体现了侗族工匠们高超非凡的建筑工艺水平并在技艺中表现出丰厚的心理和精神寄托。
    (一)独具匠心的设计
    在侗族木质建筑群落中,无论是结构复杂的鼓楼、风雨桥,还是结构较为简易的凉亭、吊脚楼建筑,其造型都独具特色,姿态神奕。鼓楼在民居中凌空而起,威严挺拔;风雨桥飞檐翘首,卧江舒展;民居星点棋布,错落有致。工匠们在造型设计中遵循均衡、对称、和谐的规律进行营造,并且运用直线、斜线、曲线、折线进行多重的组合构图,构成了比例协调、均衡对称、规整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充溢着朴实自然,稳定规范的形式美感,透过这种形式美,可以看出侗族人民所追求的是一种规范程序的遵从、社会分配的均衡和人际关系协调的价值模式。
    (二)独特的造型结构
    在侗族木质建筑中,风雨桥的桥墩有三墩、五墩之分;鼓楼有密檐式、巢式、干栏式、楼阁式、门阙式、厅堂式等,吊角楼有一间的、两间的、三间的……凉亭、寨门的种类更是繁多。
    鼓楼艺术造型外形平面呈偶数,有八边形、六边形、四边形等式样;外形立面为奇数量檐,层数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目前最高的有三江鼓楼二十层。由于各地方的鼓楼高低不同,大小各异,所以各座鼓楼的柱、枋、板、瓜等构件多少、大小、长短也不一样。鼓楼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枋柱纵横交错,妆如现代的铁塔立地顶天。
    在建筑结构上,不仅采用排柱穿斗和梁架等构造方法,根据地形和居位的需要自由构造,有敞空的底层,裸露的排柱以及檐楼前伸的吊脚楼,有侧面的披檐、重檐或阁楼,有“干栏”式、楼阁式、门阙式、厅堂式的鼓楼和廊桥,都综合表现为古朴粗犷、简练实用、轻盈多变的风格和整体完美的和谐的艺术特色,不仅保持了木材本色潜在的艺术底蕴,同时还凝聚着一种质朴坚挺之美。
    (三)精湛绝伦的工艺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侗族建筑工匠是天生的建筑艺术大师,他们不用图纸,不用一颗铁钉,仅凭几把简单的工具和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就能建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其中最让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建筑师傅使用的墨师文。这是一种绝无仅有的侗族建筑文字,除墨师外,他人无人能识。就是靠这十三个神秘的符号,在搭建木质结构建筑中,毫厘无误。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种绝技。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立体建筑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效方法。侗族工匠通过艺术手段在立体建筑的各个部分,如屋脊、挑手、檐部、柱头、榫头、栏杆、门窗等,采用凿刻、雕塑、绘画、叠砌等多种手法,构成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构图严谨,组合规整,均衡对称,造型生动,加上刀法娴熟,工艺细腻,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为古老庄重的立体建筑增添了灵秀之美和古色古香的艺术韵味。
    在侗族木建筑中,建筑师(墨师)才艺堪称一绝。他们从不绘制图纸和模型,整体构思全在脑海中,仅凭手上一把自制小角尺,用一条楠竹破开刻制的丈尺和一支竹片沾墨笔,成百上千,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梁、柱、枋、板、眼等,均在施工木匠们用手锯、凿子、斧头、木刨及长头控镐在“木马”上制作而成。对于建筑中名种构件名称,墨师们都烂熟于心。为使在竖楼时不至混乱,他们使用了代代相传的独有十三个的“墨师文”作为符号画上标记,这些墨师文只有他们自己认识。墨师文——主要有13个字:
    ㄋ(前)、 (后)、 (左)、 (右)、 ∨(上)、 Z (下)、≯(中)、 (天)、土 (土)、 (挂)、 井 (梁)、(枋)、川(柱)。
    侗族木建筑中的手工技艺独特、精巧、自成一格,为中华建筑史增添了瑰丽的篇章。
    (四)实用和理性的功能
    侗族木建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吊脚楼经济适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冬暖夏凉;鼓楼为寨民讲款议事、娱乐休闲的中心;风雨桥不仅方便群众过河,还能遮风挡雨。
    侗族木建筑还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它的设计、结构、制作无不展现出侗族的民族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村寨的布局,隐含有天体的图像,鼓楼是寨子的灵魂,象征太阳和月亮;吊脚楼,象征着星群。风雨桥是龙的化身,是聚集财气的一道风水。
    在新木楼竖柱上梁之时,侗族要举行上梁仪式。上梁仪式由掌墨师登上屋顶吟诵祝词,并通过从梁上悬挂下来的一匹红布给主家运送“银宝”(以扁圆形的糯米磁粑来替代)以示财源广进。
    侗族木建筑落成的传统仪式,带有浓郁的文化色彩。新木楼做好之后,择吉日良辰举行进新屋仪式。仪式多在天将拂晓之时举行,由巫师吟诵祭词祝语后,先在火塘生火,然后燃放鞭炮。亲朋好友听到鞭炮声,便送来礼品(多为大米,酸肉酸鱼,常用的家具等)共同庆贺。主家杀猪宰羊,设宴款待众亲友。
    封楼竣工之时,举行盛大的开楼门庆典仪式。不仅本村的男女老少均参加,而且附近村寨均派出芦笙队、歌队、并抬着红猪来庆贺。仪式由鼓楼里的众位老人与门外的“圣人”对话(讲彩话)开始,以对歌为高潮,欢声雷动,楼门打开之后,先放铁炮、鞭炮,然后吹起芦笙。唱起祝福歌,连续几天几夜,宴席不散,笙歌不断。
    风雨桥竣工之时,举行盛大的踩桥庆典仪式。在桥上铺上一匹红布,由一德高望重的老者“仙人”率领村上的众位老人先走过桥。这时,铁炮声、鞭炮声、芦笙声、吹呼声,在桥的四周响起。如是,本村的男女老少,外村和远地赶来参加庆贺的人,排成长长的队伍,一起来踩桥。据说,踩新桥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寿;青少年可以长身体长智慧,没有生育的妇女,则可以怀上龙凤胎。踩桥仪式,通常要进行几天几夜。
    侗族木质建筑中,还寄托了侗家人对神灵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侗族的鼓楼坪,通常用鹅卵石镶砌成一个天体图像:中心为太阳,四旁为太阳放射出的霞光(四条射线)和星群。侗族村寨的布置,即大体上按照这一图像来安排建筑物的位置。鼓楼是中心,从鼓楼向四方引出巷道(通常为石板路),在巷道之间分布吊脚楼(宅居)。鼓楼象征太阳和月亮,巷道象征太阳放射的霞光,吊脚楼象征星群。这是侗族的天体图腾崇拜(专家学者们称为"太阳图腾崇拜")。侗族村寨每年的大年初一在鼓楼坪上跳“芦笙踩堂舞”(古老的祭祀性舞蹈)时,即按照太阳的行走路线“子午线”进行。太阳又被称为“阳鸟”,因此,侗族又崇拜鸟图腾。在鼓楼和风雨桥的飞檐上,多饰有仙鹤和各种飞鸟的塑像,以象征民族的兴旺发达、腾飞。侗族是水稻民族,崇拜龙,风雨桥即视为龙的化身,以求风调雨顺。侗族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均要到桥边去祭桥(侗语称“暖桥”),以求家人长寿平安。鼓楼顶上的葫芦串视为洪水滔天神话中人类始祖被天神救活的神物(器具),是人类生命的起源,以象征人类繁衍,代代相传。侗族村寨四周均有风水林,这与侗族崇拜的生育之神(花林婆婆)有关,认为风水林越葱郁繁茂,村寨的人丁也越兴旺。
    在古代,侗族村寨的选址,多以鸭鹅在野外孵蛋之地为首选地。“鸭鹅孵蛋,泉水长流,鱼虾成群,浮萍滋生,是为宝地。”后来逐步演化为“依山傍水,背风向阳,前有阡陌,后有山林,是为宝地。”汉文化传入后,受到道教的影响,即讲究龙脉的护卫及水口的进出与开闭。大地(寨址)确定之后,小地(各家各户的吊脚楼)则不多讲究(也有请风水先生用罗盘来确定座向的)。但对鼓楼的选址,村寨则十分重视。过去,以鸭鹅孵蛋的“巢”为鼓楼地址的中心点。后来,则通过巫师卜卦来确定。风雨桥的选址,也十分讲究。一是一定要建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以象征将溪河上游的财气拦截聚集起来,以使村寨成为聚财进宝之地;二是要建在两条山脉互相对接的溪河水口。意为将两条龙脉连接起来,共同护卫山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