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鼓楼前话说古都中轴路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6-20 浏览次数:102774
从古都北京的景山上向北眺望,可见一条笔直的街道从南往北直达巍然耸立的钟鼓楼下。这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是京城中轴路的一部分。在这条街道的十字路口处原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古老城门,最初叫北安门,是北京皇城的北门,清代改称地安门,民间俗称其为“后门”。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的建筑,面阔7间,正中设朱红大门3对,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城门高11.8米,进深12.5米。地安门内大街全长550米,街两旁自景山脚下北墙外,左右对称建有雁翅楼2座,楼仅高两层为内务府满、蒙、汉上3旗办公所(现为二十世纪50年代建颇具民族特色的大屋顶多层大楼两座)。
地安门:皇城禁地北门
地安门内大街在明、清之际为皇城禁地,百姓不得随便出入。街的东侧有黄化门街,是明清皇宫后勤服务的集中地,明朝时街两旁有管理、制造龙袍冠冕的尚衣监;掌管内外奏章、督理皇城事务、门禁的司礼监;办造宫中所用帘子、帐幔等的司设监。清代这里有帘子库、针工局、司礼监等。光绪时,此处曾称黄瓦门,俗称黄花门、黄华门,现在的19号院曾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宅。地安门内大街的西侧现为西楼巷、油漆作、米粮库等胡同,实为明代内宫监的遗址。据《明史·职官志》载:内宫监掌木、石、瓦、土、塔材、火药、油漆、始礼等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坊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窖诸事。在这中轴路的两侧还住有众多的为皇帝服务的身怀绝技的工匠。
从地安门至钟鼓楼下,是一条南北方向,长达775米的古老街道,现称地安门外大街。其北段(鼓楼至万宁桥)元代叫十字街,明代称鼓楼下大街,清代称鼓楼大街。其南段(万宁桥至地安门)明代称皇墙下街,清代称地安门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平民街市。
此街处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文物古迹遍布街道两旁,历代均为繁华街市,俗谚“东单西四鼓楼前”的鼓楼,就指的是这里。标志性建筑有万宁桥、火德真君庙、白米斜街和杏花天老宅院,百年老店铺等。
万宁桥:水淹北京城之说
万宁桥在皇城北门地安门的北边,地安门清代又称后门,此桥也俗称后门桥,而800余年前始建时的旧称海子桥和万宁桥却湮没无闻了。追寻历史,可知元、明、清3代,这座桥是北京运粮河上的一座非常重要的桥梁,当年从通州大运河驶来的船队川流不息,桥的西边是广阔的什刹海水域,桥东则是大运河的航道,桥头曾有一饭铺以卖炸灌肠而名噪京城,据传西太后曾亲临品尝异味,店铺匾额由黄祾子围裹。地安门大街上更是店铺鳞次栉比,江南商贾、川陕豪客云集此处。现在鼓楼之下、街道东侧仍存有明代单檐重楼式铺面房一座,其雕镂细致,彩绘新颖为北京旧铺面房的典型。
据传说后门桥的下边桥洞的正中间刻有“北京城”3个大字,北京的“京”字正好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河水上涨时,如果把这3个字淹在水下,北京就有遭遇水灾的危险。故有“水淹北京城”之说。民间传说把后门桥说得神秘莫测,在历史上后门桥确实是北京城的命脉。侯仁之教授在2000年12月22日参加后门桥修复竣工典礼时说:“这座石桥原名海子桥,700多年前,早期的北京城从原来的莲花池旁迁移到现在的什刹海来的时候,海子桥就是全城规划建设的新起点。现在,全城的中轴线也是从这里开始向南再向北延伸。”他建议“将习惯称呼的后门桥改回元代时的名称万宁桥,希望子孙后代万世安宁。”
火德真君庙在万宁桥头西北侧,始建于唐代,为道教正一派著名道观,元、明、清历朝均有修缮。山门东向,外竖旗杆,内有钟鼓楼,山门内外原各有牌楼一座,庙内有前、中、后3殿及后楼和配殿,殿后曾有一望海亭,可一览什刹海风光,1984年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城市中轴终点
钟鼓楼是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它如同紫禁城身后边的两个高大的守护神。当您沿着地安门外大街向北走,跨过万宁桥,进入视野的是一面形似大鼓的城楼横在面前,巍峨雄伟,钟楼则被隐于身后。北京中轴线使全城的建筑坐北朝南,层层推进,向南的永远是正面,北面的都是背影,翘角飞檐的钟鼓楼正好笼罩在紫禁城的背影里,把紫禁城映衬得不可一世,更具有了皇权的威严,而钟鼓楼则多了一份世俗文化的随意和亲和力。
钟鼓楼始建于元代,位于大都皇城后边,按“前朝后市”之说,这里在元代就有帽子市、皮货市、鹅鸭市、珠子市、柴炭市、铁器市、米市、面市等。明初因战乱使这里的商业一度萧条,后来随着城市报时的“晨钟暮鼓”之声,商业有所恢复。清代,一些达官贵人选中什刹海岸营建府邸,鼓楼地区更加繁荣起来,鼓楼前及烟袋斜街陆续出现了酒楼、饭庄、茶馆、钱庄等。民初,钟楼之下开设了电影院,钟鼓楼之间的空地上成了“平民市场”,一些摊商和民间艺人在此经商卖艺,游人众多,热闹非常,被称为“小天桥儿”,市井民俗味儿浓郁。从景山上向北望鼓楼大街的景色更是绝妙:各种风格的建筑在景山脚下一波又一波蔓延、呼应,从庄重的地安门到造型瑰丽的鼓楼、钟楼相续耸立于中轴线上。到钟楼之后,城市中轴线便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不再向北延伸到城墙根儿下,景观的重点平缓地分配给了左右分立的两个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壮丽而神秘的京城中轴线,恰似“神龙见首而不见尾”,悄悄地隐遁于城郊外的烟霞雾霭之中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