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木板材装修污染有绝招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6-23 浏览次数:409
家装用量最大的就是人造板材,地板、家具、木门等都是装修中的大件,但由于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的累积效应,人们在装修过程中只能尽量减少人造板的用量以求环保。其实,破解木板材装修污染很容易,只要全部选择环保产品,大量使用人造板材也不会产生污染。除了建设环保家居,还要注重环保生活。
选择一:活性生态漆地板
用木地板装修产生装修污染、维修麻烦等一系列困扰中国木地板消费者多年的烦恼终于有望彻底解决。近日,知名地板品牌广东盈彬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大自然活性生态漆地板,采用了地板行业最新的活性生态漆工艺,彻底颠覆了木地板的传统技术理念,从油漆本身、封漆工艺、渗透技术等三个方面对木地板产品进行了创造性技术革新。
这款称得上史上最优木地板的产品具有三大技术革新:首先是采用大自然地板专有活性生态漆代替传统油漆;其次是使用大自然六面生态封漆工艺解决了传统封漆工艺的严重不足;最后是独创九重交互式渗透技术完成了地板与油漆面的全面融合。
首先,大自然最新研究出的活性生态漆能持续释放负离子,高效清除空气中的甲醛、氨气、苯等有害气体,并且能够吸附中性或带正电荷的有害气体使之沉淀,达到全方位净化家居空气的作用。其次,六面生态封漆技术也是大自然地板的一项创新,该技术能有效地缓解空气中的潮气向地板渗透,具有优异的防潮性能;并且由于抵挡了水分的侵袭,地板含水率变化减少,地板抗变形、防止收缩和开裂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产品表面使用的耐磨漆具有良好的抗高温、阻燃和抗划伤性能,更好地充当木地板的保护神,特别由于该技术能使表面漆层深度渗透到木材纤维孔中,让地板平整度和光洁感更强,有效增强地板的耐磨度和使用寿命。最后,九重交互式渗透技术是大自然地板独有的一种漆面黏合工艺,该技术使用高级微控电脑调配技术,通过超高压的方式,瞬间将油漆渗透到木材的纤维孔中,并根据活性生态漆地板的特性,产品表层与地板九重交互渗透,使活性生态漆和地板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漆面开裂、起皱等现象。
选择二:无甲醛健康板
使用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和植物秸秆生产的无甲醛人造板材已经面市。今年6月,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装配、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的健康板连续生产线全部改造完成,并且正式投入生产,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连续作业的健康板生产线。
第一,健康板的核心技术来自一种经纯生物改性的聚氨酯生态黏合剂,这种生态黏合剂无毒无害性能稳定。聚氨酯生态黏合剂能和水分子及植物纤维内的羟基反应,形成强力化学键,这些化学键能使任何物质的分子紧密结合。这种人造板聚氨酯生态黏合剂,不仅能替代脲醛胶使得基材的物理性能更加优越,而且从源头上杜绝甲醛。
第二,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和植物纤维接触时,会发生三重反应彻底改变纤维分子结构:1.表面成膜:与纤维表面水分、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加上秸秆本身表面的SiO2,形成致密保护膜;2.纤维成骨:与纤维内部水反应,形成固化层,支撑板体;3.羟基成筋:与纤维自身羟基的反应,优化板材物理性能。这种化学黏合结构使板材内部经络纵深,致密无隙。据权威机构检测,健康板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国家标准,其中阻燃指标可以达到B1级标准,非传统板材能及。
第三,健康板采用国际领先的真空纤维分离技术,成功剥离植物茎秆的“强力韧性纤维”结合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合成健康板。由于使用“强力韧性纤维”结合聚氨酯生态黏合剂,健康板具有易塑性、阻燃性和抗变形等特点。试验证明健康板在零下5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温度环境下,不会出现分解或者其他反应,板材更坚固。
选择三:环保水性木器漆
研究发现,传统油漆含有苯、二甲苯、游离TDI、VOC有机挥发物、重金属等物质对人体有害,而近年兴起的水性漆的环保优势突出。
据了解,水性漆在欧洲的使用率已经达到80%~90%,并且从2004年4月1日开始,欧盟已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油性漆。但在国内,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透露,水性漆的使用率还非常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也不足25%。
早期的水性漆产品确实存在这些缺陷。因为早期的水性漆产品大多以纯丙烯酸为主要成分。丙烯酸虽然环保,但漆膜硬度不高,丰满度不好是其软肋。目前,国内还有不少水性漆产品属于此类,因此消费者使用后就有了水性漆不如油性漆的印象。
水性漆只以清水作为惟一的稀释剂,油漆则需要含有大量有毒致癌物质的稀释剂和固化剂即俗称的“香蕉水”、“天拿水”,水性漆从根本上避免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了既有毒有害又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事实上,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水性漆的普及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成熟和完善。在国外,纯丙烯酸类水性漆产品几乎都已被淘汰,代之以经过改良的新一代水性漆产品。新一代PU水性漆平滑、硬度高、耐磨,漆膜硬度达到2.5H以上,胜于油漆。因此在购买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品牌水性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