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提升服务综合水平 打造木材黄金口岸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7-31 浏览次数:385
张家港口岸作为全国最大的海运木材口岸,连续7年稳坐全国海运木材龙头的地位,享有“海运及进口木材超市”的美誉,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震荡之下,2009年张家港口岸进口木材数量却保持与2008年同期持平的水平,1—11月进口数量已接近300万立方米,货值6.8亿美元,冲出了剧烈竞争和经济形势的束缚。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长江沿线年轻的港口城市续写着进口木材的“神话”,下面我们就张家港口岸进口木材的特点及走势进行探析。
2009年,张家港口岸进口木材的成绩单也并不总是那么光鲜,1—8月间张家港口岸进口木材还是呈现下降趋势,进口木材数量与货值同比分别下降5.2%和14.3%。而8月以后接连持续的稳中有升最终促成了全局的回暖。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激励和国内林产品加工生产环节的带动,得益于张家港市“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和码头、库场、口岸相关单位的配合支持,更重要的是这里突出的品牌服务和特色的技术支撑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客商。
张家港口岸目前主要有木材接卸码头3个,总堆存能力超过500万立方米,以业务量最大张家港港务集团为例,木材是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装卸作业的主要货种,港口利用宽阔的堆场对每船每票货实行分隔定置堆放,为客户的销售贸易提供了方便,并提供快速、优质的装卸中转。正是这一张家港港务集团总裁赵建华称之为“五星级管家”的服务,确保了张家港口岸木材接卸、堆放的速度和质量。张家港的木材接卸、堆存单位纷纷表示将在新的一年中,一如既往地秉承“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深挖服务潜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木材贸易的快速物流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张家港进口木材来源广、树种多而复杂,增加了贸易的难度。为此,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信息优势,在树种鉴定、数量检验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该局结合张家港市“优化服务年”活动,深化“服务企业、助推发展”十项举措,并以打造木材检疫与树种鉴定实验室为契机,提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实际应用能力,在检尺培训、检验监督等方面为木材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动力。2010年,该局一方面将继续采取快速检疫、分批放行的模式,深化落实24小时预约、节假日无休等制度,减少船舶滞港时间,降低码头堆存压力,另一方面,利用木材检疫与树种鉴定实验室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在合理性贸易保护、制造业品牌提升、消费者权益维护等方面为木材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进口木材图文数据查询系统V1.0”的开发研制成功将利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方式为广大客商提供树种鉴定识别等方面的服务便利。同时,将继续加大对新增码头堆场建设、木材堆放区域扩大、质量监督员培训考核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政策咨询指导,在木材贸易的增效减负方面发挥积极的效能。2010年,检验检疫局将进一步规范木材检验检尺工作,加大对检尺单位和人员的督导管理,提高检尺技术水平,彻底杜绝“吃、拿、卡、要”等不廉洁现象,将张家港口岸打造成为“公平公正、文明诚信、平安放心、健康和谐”的权威专业口岸,促进进口木材贸易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0年,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张家港海关、边检、引航站、港口管理局等口岸单位也将在2009年推进“无纸报关”、“集中报关”等一系列通关作业改革提高通关效率,24小时待引航的“绿色通道”等高效便捷服务提升便利港航能力,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设,全方位确保港口运输的快进快出。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木材贸易市场的发展,木材贸易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提升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在良性循环的带动下,张家港口岸必然在新一轮滚滚大潮来临之时再借发展的东风交上一份新的完美答卷,张家港口岸正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为指引,携引领趋势的气概,彰显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市场准则,焕发开放新时代的气息,以特色科技和品牌服务为进口木材贸易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闻名全国的木材黄金口岸。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