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网 - 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技术前线 | 行业标准 | 专家看市 | 政策法规 | 选材指南 | 营销策略 | 企业新闻 | 商业数据 | 技术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木材知识 > 东方神木—乌木
3.biz | 商业搜索

东方神木—乌木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8-29  浏览次数:667

    我国使用乌木历史久远,通过藩属国进贡的乌木和海南岛本土所产的乌木,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制作家具文玩器物的主要材料。因乌木木性坚致细腻,颜色深沉黝黑,颇受当时达官贵人和百姓的喜爱。但由于乌木树种小,产量少,大料难得,难以大范围制作大件家具,通常被用以制作小件文玩。在近代,乌木常被民间误作阴沉木,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此“乌木”非彼乌木
    不久前,四川村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上,意外发现一批乌木珍品,最长一根达34米、重60吨,后经专家认定其市场价约2000万元。在天价乌木是归国有还是私有尚未尘埃落定时,业内产生争议的则是天价乌木的身份。
    业内人士认为,争议的主角乌木实为阴沉木,因其通常浑身漆黑,故而在四川民间普遍将之称为“乌木”,并把阴沉木用作辟邪之物,用以制作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等。而后乌木这种称呼传播开来,变成了民间对阴沉木的俗称,它与我国红木国家标准中的“乌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专家杨家驹告诉记者,两千年至万年前,古四川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的作用下,动植物被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沉入水中,埋入淤泥里的树木,在缺盐、高压的条件下,因为细菌等微生物作用,经由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进程而形成阴沉木,故又称“碳化木”。杨家驹表示,沉入水中、埋入土里的树木,不论树种,只要条件符合,经过炭化,都可以称为阴沉木。它与国标中的乌木在概念和本质上均有天壤之别,不可混淆。
    高碑店一位从事红木家具经营多年的商户告诉记者,目前红木市场上,乌木的价格并不高,一般在2万元/吨左右,视木材的大小、材质、成色价格略有不同。由于民间常将阴沉木称为乌木,致使很多人将红木国标中的乌木和阴沉木混为一谈,有的人更借此炒作阴沉木和乌木的价格。
    古代乌木多产自海南、越南
    《红木国家标准》把乌木归为柿树科柿属,主要生长于热带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木材乌黑,也叫“角乌”,其外形与紫檀较接近,民间亦称之为“黑檀”,多数为空心,难出大料。现在红木市场上的乌木多为东南亚等国进口,其材质与传统乌木有所区别。
    由于乌木木质坚硬,材质光亮,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名贵的木材,亦是我国传统家具器用的用材之一。乌木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名称也经历了许多变化,有“乌文木”、“乌梨木”、“角乌”等丰富的别称。如晋崔豹《古今注》有载:“乌木出交州,色黑有纹,亦谓之"乌文木"。”《诸番志》卷下称“乌樠木”。明代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又将之称为“乌梨木”。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胡德生表示,从古籍记载可以看出,古代的乌木也并非单指一种树种,清朝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写到:乌木,琼州诸岛所产,土人折为箸,行用甚广。志称出海南,一名“角乌”。色纯黑,甚脆。有曰茶乌者,自番泊来,质甚坚,置水则沉。其它类乌木者甚多,皆可作几杖。置水不沉则非也。
    业内专家认为,从典籍记载的情况看,我国古代使用的乌木,大多产自海南、越南等地。《广志绎》:“乌木质脆而光理,堪小器具,出琼海。”《海南杂著·越南纪略》:“土产金珠、玳瑁、珊瑚、奇楠、沉檀、束香、肉桂、乌木。”均可为佐证。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周京南分析说,在我国古代,乌木进入民间及宫廷,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东南亚地区的藩属国进贡;二是从我国的海南岛地区流入内地。由于乌木木性坚质细腻,颜色深沉黝黑,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珍贵乌木具有药用价值
    杨家驹告诉记者,乌木树种小,产量少,大料难得,难以制作大件家具,通常被用以制作小件文玩。即便如此,乌木依然凭借良好的木材属性,美丽光滑的肌理纹路成为传承我国古代家具文化、艺术、技艺的重要载体。
    乌木木质坚硬,色彩深沉,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更因为乌木耐腐蚀、褪色现象少,可防虫蛀,成为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很适于表现细腻传神的作品。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也是收藏的潜力股。
    此外,乌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乌木属性为纯阴,古籍中就有入药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古代医书《普济方》也写到“治霍乱病重。用乌木梢为末。煎酒服。”
    在古代,达官显贵也喜爱将乌木家具、乌木艺术品视为辟邪之物。乌木不但是一味中药,卫血营气,常亲近也可调理身体,因此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神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