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网 - 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技术前线 | 行业标准 | 专家看市 | 政策法规 | 选材指南 | 营销策略 | 企业新闻 | 商业数据 | 技术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选材指南 > 三百年古木自制古琴
G.biz | 商业搜索

三百年古木自制古琴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9-16  浏览次数:340

    “斫琴”是古琴的专用语,意指造琴。弹琴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琴的要求也就跟着提高。 音质与外观俱佳的古琴是难得一见的。古琴的制作结合了木材学、漆器学、音响学和琴体美学等原理,从用料到做工都非常讲究,工厂的批量生产品自然难达要求,而斫琴师的风格和偏好也不一定合自己心意,因此,自己斫琴便成了一些琴家的选择。  家住南海的梁球先生,养鱼种田之际,弹奏古琴已有几十年。出身于书香门弟的他,从小便跟父亲学古琴和诗书,一直以来,他们都是用家传之法自己斫琴。古琴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制作、槽腹、髹漆、退光、缀徽、上弦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木料的选择。
    做一把古琴,找到好的木料是最关键的。年代越久远的老木,品质越稳定,质地越松透,所出的琴声色越美。有些年久松脆的古木,不再适合做建材,可能劈了做柴也烧不开一壶水,往往被不识货者遗弃,但它们却是琴人眼中的宝物。琴友童桐笑称,自己一直想找块好木托人斫琴,有时经过巷口看见别人家的老屋,都忍不住想去拆它的房梁。
    “文革”时期,梁球所住村子周围有大量古屋被拆,他和父亲便常去收购古木。他们找木料,除了要年代久远的,还一定要未受雨水潮气,未被朽蛀的。当时,顺德有间规模极大的老祠堂也难逃拆除厄运。他们去那里淘出的一大批木料,全是三百多年的上等好木,于是囤在家里慢慢做琴,几十年下来,到现在还有少量存余。
    有了好的木料后,上漆也是关键。琴面用的漆,用料和手艺若不佳,发出的音质和手感便不如意,因此化学或合成漆是不赞成使用的,必须用天然的大漆(生漆)。在张家界还叫大庸的时候,梁球便已深入山内寻找好漆,并让当地山民收割后送到家中来,十几年来一直如此。
    如今,梁先生所斫之琴少说也有几十把,远道而来的求琴者也不少,但他本人从不藏琴留琴,成品要么转让给其他求琴者,要么给自己的学生练琴。“手艺是自己的,材料是自己的,要弹的时候自己做便是,留着干嘛?”他亲手制出的第一把琴,是二十多岁时的作品,到现在还在弹。他给它取名“天球”,尾字跟自己同名。球,古意指美玉。天球,意指此琴发出的是有如天际传来的美玉之声。 拆琴自学、因材就形
    在广州某少儿报社工作的刘九生,学琴约有两年。在他不足50平米的“方随琴坊”内,靠放着好几条琴胚和各式工具材料。刘九生其实并没有任何做琴的功底,当初只因见到老家有好多古木被拆除丢弃,觉得可惜,才兴起了自己斫琴的念头。
    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引的情况下,他靠看书、上网搜资料来自学,“百度就是我的老师。”他笑着说。 刨制木琴胚的工艺,他去向木工请教;上漆的工艺,则去找阳江漆厂的老师傅指导;古琴的各部分结构比例,他会找来图纸慢慢研究;实在不懂的,干脆把手头的琴拆开,照着慢慢做。
    制作古琴的每一步,他几乎都面临过挑战:古琴的面板看似平滑,其实却有起伏变化,如果处理得不对,弹奏时便容易“抗指”(手指压弦吃力)和“拍面”(琴弦过低,弹奏时出现拍打琴面现象),于是他一次次耐心地调试,慢慢打磨到顺畅;第一把成品的琴,漆面触感和发声不理想,他索性把漆全部刨掉重新再上。天生对漆过敏的他,手上臂上一直都留着过敏的痕迹。
    雅集,以琴会友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广州一群古琴爱好者们都会聚在一起,品茶,抚琴,交流,此谓“雅集”。  初夏的午后。在广州邓世昌博物馆内的一间西关青砖房内,传出了悠扬淡雅的古琴声。屋内二三十人围坐,或凝神聆听,或闭目沉思,中间则有位琴人对着古琴弹奏出一曲《神人畅》。一曲终了,座上发出阵阵掌声。弹琴者躬身谢让,跟在座的琴友探讨了一番对于此曲的心得体会,并请求指教。之后,又一位琴人上前,抚琴奏出下一曲。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广东古琴研究会的琴友们都会聚在一起,品茶,抚琴,交流,此谓“雅集”。每次雅集都由古琴研究会指定不同的理事来负责,联系地点,发送邀请。雅集的地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大佛寺和海珠区博物馆是他们的常驻之地,各曲艺馆、茶艺馆也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而一年之中,习琴者们也常应邀到各所大学、一些寺院进行古琴演奏活动。
    一旦确定了地点后,组织者便和几位热心琴友一起,上主要网站发信息,或电话短信通知各会员参加。古人弹琴时极为郑重,要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才能弹。但现代琴人之雅集,更为随性,大家有空便去,兴至即弹,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曲目,也没有特备服装,唯一不变的,是一份以琴会友的雅兴。
    雅集地点的选择,一是要“静”,二是要“雅”。因此,除了在博物馆、茶艺馆等地,爱好者们也经常携琴出外弹奏,或是迎春,或是赏秋,吟花对月而弹。自古以来,琴一直是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而存在的,在大自然中依山傍水而弹,气息宽阔,怡情悦性,是琴人们最为享受的乐事。
    参加雅集的人中,大多是习琴爱好者,也有初次接触古琴的好奇听众。他们年龄职业各异,许多人从事着与音乐毫不相干的营生。光从外表上,你也许想象不出有些人喜欢的是这样一种古乐器。从事平面设计的童桐便是一个例子。这位二十多岁染着黄发的男生,看起来就像个普通街头少年,但他弹奏古琴已有好几个年头,而且为之狂热。曾在高中学习民乐的他,偶然听到一曲知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流水》,立刻被古琴丝丝入扣的流水声所吸引。因为很早就皈依了佛教,他经朋友介绍后到了大佛寺古琴班,开始了学琴生涯。
    童桐喜欢古琴,是因为它和自己的性格很像。他是个腼腆的人,不太爱与人交流,而古琴正是一种平和内敛的乐器。和古筝华丽的声音不同,古琴音色含蓄而深远,从来不是一种适合舞台表演的乐器,更适合修养自娱。他经常会在深夜的两三点钟弹琴,那时,琴声的一点细微变化都很清晰,连指甲磨弦的声音也能听到。而古琴音淡声轻,也不用担心打扰到邻人。弹琴时,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是再适合不过的事情,能让整个情绪都平静下来。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表现力是异常丰富的。其他所有乐器中,唯萧与其最为和谐。雅集兴浓时,年近七旬的谢导秀大师便起身吹箫,与古琴、歌唱者相配,合作演绎了一曲《凤求凰》。这首当年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的琴曲,如今听来仍颇有古时“知音之恋”的意境。
    除了与乐器相配,古琴也可以和许多其他东西融合,如插花、茶道,甚至武术。有一回雅集,就有一位武术大师在古琴的伴奏下表演太极。童桐的学琴师兄刘笔华也是杨家太极拳的爱好者。在他看来,无论太极还是古琴,都能使人静心,让人感悟智慧。而弹奏过程其实是与琴的一种交流,每拨动一下,它都会做出回应。琴体的设计也如人一般,有头、颈、腰,古琴就像是一位忠诚的挚友。
    每年的雅集,最重要的是清明时分那场,所有琴人都会聚集到天河龙洞,为“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祖师爷祭祀。这一天,许多海内外的古琴弟子都会前往。祭祀仪式完毕后,所有琴人便在野外雅集,或是轮流演奏一些曲目,或是演绎事先排练过的合奏曲。此时,辽阔的野外响起《平沙落雁》、《碧涧流泉》,气氛极为动人。
    链接  古琴的价值是弹出来的  古琴的价格一直不低,初级的练习琴一千多元,普通琴五六千元,而好一些的则要一两万甚至十几万。学琴者可以买琴厂批量出品的琴,也可找有经验的斫琴师定做。中低档古琴多以泡桐为材,音色寿命较短;而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以老杉木做琴材。一般来说,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初学者最好请老师代为挑选。
    越古的琴,音色越美。故宫所藏的唐代古琴,音色仍然完好。经过漫长的时光,琴音趋向醇和冲淡、没有急躁的火气。而琴材中的胶质和漆也已经干透,琴音会畅通无阻,也就是琴人常说的“透”,这是判断一把琴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年代久远的古琴往往价位很高。
    但是,古琴并不是放在玻璃柜中供人观瞻的古董,它是有生命的物体,必须常被人抚弹才能保存,若长期得不到恰当的震动,一张好琴也会退化朽坏。所以有人说古琴善通灵性。
    学琴无门槛,难在有文化底蕴
    相比钢琴等西方乐器,古琴的技巧其实简单。对于学琴者的年龄和手指灵活性等并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因此,上至80下至8岁都可入门。
    但弹好古琴不只靠技巧还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年轻人资质好,短时间内能学会多首较难的曲子,但如果领会不深,也不一定能弹出水准;而有些琴家,一生只弹数曲,却能达到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如广陵派著名琴家刘少椿先生,习琴天资并不充分,技巧也掌握得慢,但他的琴凝重而雄厚,有种老拙朴茂之声,十分耐听,有“半曲《平沙》走天下”之誉。
    古琴谱如天书般难识
    许多刚接触古琴的人一见琴谱,都会惊为“天书”。古琴谱名为“减字谱”,据说是唐代曹柔所创。它由汉字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一个谱字便表明了音位和弹琴手法,非常简明。由于琴谱音节的不确定性,这便使相同曲谱有了多种版本,不同个性、学养的琴人所打出的曲风各不相同,甚至同一琴家在不同场合和心境之下,也会将同一曲弹出不同味道。古人制谱不规定节奏,也许正是为了让琴人有更大的空间自我表达、发挥性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