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网 - 木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价格行情 | 技术前线 | 行业标准 | 专家看市 | 政策法规 | 选材指南 | 营销策略 | 企业新闻 | 商业数据 | 技术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选材指南 > 太仓港打通进口木材资源大动脉
K.biz | 商业搜索

太仓港打通进口木材资源大动脉

信息来源:wood-china.com   时间: 2014-09-26  浏览次数:334

    当前,外向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而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33万标箱,货物吞吐量74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6.8%和32.8%,居全国口岸前列,其中进口木材等大宗资源性产品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
    昔日,太仓,郑和在这里扬帆起航,七下西洋,揭开全球航海贸易的先河;今朝,太仓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阔步迈向全国木材进口第一港。
    2009—2013年,太仓港进口木材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了20万公顷森林。其中2013年进口量达653万立方米,占江苏省进口量的四成、全国进口量的近1/10,输往江浙沪及山东等地,成为我国木材资源的“大动脉”。
    引人瞩目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太仓检验检疫局打通该“大动脉”背后的秘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太仓检验检疫局局长顾忠盈言简意赅地指出,“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口岸是个宝,要把握多方因素,因地制宜地引导适合的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最可观的效益”。太仓港选择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部门对其适合性有着充分自信,用“大思路”谋划发展,引导准确定位,其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值得一说。
    起步:上量
    “勇于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2001年,首船俄罗斯木材登陆太仓口岸,揭开了太仓港进口木材产业的序幕。此后多年,业务始终无法突破“上量”瓶颈。
    反观国内市场,随着建筑业不断升温,木材需求量明显上升。“我们看到了进口商的热情,更看到了客观存在的木材资源需求的缺口,而进口木材正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多年身在口岸一线的太仓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肖力谈起破除发展瓶颈的始末,深感推进业务创新的艰辛。
    “打造高标准的功能平台,取得进口带皮原木除害处理资质,形成与周边口岸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态势。”太仓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沿江接海连沪”的独有优势,前瞻性地调研资源需求,大胆建议码头公司“筑金巢以引凤”,运用大型自动化仓幕式密闭熏蒸系统,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环保高效的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做大产业辐射江浙沪等广阔腹地。
    在看到处理区的科学规划设计方案,特别是检验检疫系统从上到下的积极扶持态度后,码头公司下定决心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建成了这一高端的口岸检验检疫处理设施。
    处理区建成投运后,美国、加拿大等多国考察团纷至沓来,洽谈木材资源输出新渠道。他们对中国拥有如此高端的检疫处理设施表示惊讶和感叹,纷纷表示了扩大出口的愿望。
    “带皮原木入区熏蒸,口岸流通效率高了,进口量也大幅提升。不到两年,处理区已接近设计处理能力。”太仓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部门人员配备也从3人增至13人,以保障木材安全增量进口”。至此,码头公司百分百信服,检验检疫部门找准了突破“上量”瓶颈的关键点,由此带来的效益让码头“活”了起来。
    成熟:多元
    “小富即满”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业务“上量”后,太仓检验检疫局随即思量如何推进产业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培育多元化的木材来源市场,减少对单一品种依赖度过高的风险”,顾忠盈局长心中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0年,太仓检验检疫局力促中加双边植检会谈在太仓举行。代表团现场考察处理区后,当即议定将太仓港增设为指定进口口岸。有了这一政策,每年300余万立方米加拿大木材输往太仓口岸,成为国内建筑用板材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后三年间,40多个来源地的90多种进口木材汇聚太仓口岸,多元化格局悄然形成。
    21世纪初,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实施,城镇化建设加快,进口木材的刚性需求加大。“我们担负着保障资源性产品安全增量进口的重要责任,必须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期间,俄罗斯出台了提高关税等措施,限制原木直接出口,太仓口岸构建的多元化木材进口格局可谓是未雨绸缪,减少了对俄依赖度过高的风险。同时,国际市场的合理竞争也让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保障进口商合法权益,维护国际贸易公平方面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太仓口岸进口木材产业逐步成熟,100多家木材进口商集聚太仓,在建的渤海商品交易所也将进口木材作为主要交易商品之一。
    跨越:示范
    积跬步以至千里。业务大幅增长的同时,太仓检验检疫局更加注重规范管理:一方面,研究指导处理区提升处理能力。提高熏蒸池的容积和密闭性,增强药剂的循环利用效率,使用量和尾气排放量降低50%以上,实现了业务量增长、环保压力下降的良好成效。近年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直在年度报告中向全世界推荐太仓的“进口木材检疫处理模式”;另一方面,着力打造“进口木材示范口岸”。出台的十多项规范管理措施中,仅“树皮无害化处理”一项就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创造了附加效益。规范的管理推动处理区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检疫技术平台的一张闪亮名片!
    业精于勤。太仓检验检疫局始终将勤练基本功作为保障业务开展的重中之重。2010年,顾忠盈局长提出“大检疫大防控”理念,“业务的大发展对检验检疫的把关成效和作业效率提出了极大挑战,如何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最佳效能是我们党组研究的出发点。要实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的目标,内融外联、强化合作是有效途径”。经多年持续培训实践,“内融”大检疫已全面实现,动植检、卫检、实验室检测业务人员通过交叉学习熟练掌握全面工作,“以一当三”成为实际。与海关、边防、农林等部门的“外联”大防控也顺畅开展,多次合力取得重要把关成效。
    五年来,太仓检验检疫局的把关成效始终居于全省系统前列。检疫人员在进口木材中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500余种、25000余种次,其中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达50种,有效降低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中央电视台先后5次关注报道。其中连续8次在美国进境原木中检出松材线虫尤为不易,质检总局据此暂停了美国两个州的针叶原木进口;在检验工作中,太仓检验检疫局检出品质不合格及数重量短缺进口木材1000余批次,为国内进口商挽回损失8000余万美元。其中多次中外联合复查、谈判也取得全面胜利,成为中外合作的佳话。中国木材检验的品牌不仅得到充分认可,还有力敦促出口国完善木材检验标准,规范出口秩序。
    “规模最大、技术最强、效益最优”,如今的太仓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不仅成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标志性示范基地,也为口岸经济运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突出的示范性受到各地政府青睐。今年以来,江西、浙江、河北、山东等地的20余批考察团组在政府或检验检疫部门带领下来太仓考察,以期推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五年,一个产业兴起,带动码头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仓储、加工、贸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15亿元。
    太仓市木材协会秘书长、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永兴感叹道:“我是太仓港进口木材产业发展的最直接见证者,木材产业每年可为公司带来上亿元的利税,由衷感谢检验检疫部门将这样一个香馍馍送到手上。现在,我们更加主动地配合规范管理,希望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发挥口岸设施服务经济发展的最大功效。”
    俯瞰太仓港,12个木材泊位,136万平方米堆场,每天2万立方米装卸效率,在口岸植起了大片“森林”。
    翻阅五年来太仓检验检疫局的14期专报,内容涵盖木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规范管理、形势分析等方面。字里行间,太仓检验检疫人在思索、在实践,他们在认真履职的同时,引导地方产业健康发展,由此带来的显著社会价值体现着检验检疫部门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月28日,太仓市副市长陆燕再度批示肯定:“国检局在进口木材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尽心尽职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所提建议及时,望相关部门抢抓机遇,共同扶持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