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来,《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印发后,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结合自身实际探寻改革之路。其中,《方案》明确指出,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立足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创新股份制,砍木变“看木”
为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今年4月1日起,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宣告全面停止,这标志着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新阶段。而国有林场也即将迎来停止商业性砍伐保生态的长远使命。
过去,林业人以砍木为生。“现在我们都不砍大木头了,而是利用资源发展并保护大木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对吉林拉法山旅游分公司总经理许长宏采访时了解到,2014年,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人数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千万元,带动旅游产业收入7500万元。
发展股份制经济的几年来,虽然促进了林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事企不分,逐渐显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12年开始,当地林业局便尝试推行事企分开。张效仲表示,具体的做法就是,剥离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组建法人经营实体——森林经营公司,从事造林、抚育和采伐等生产活动;国有林场保留防火、护林、资源林政管理及其他行政事业职能,对需要的生产经营工作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由森林经营公司负责。
二次创业,增收护林
都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国有林场改革的道路上,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好,是增收护林、有效安置林场职工的关键要道。
林改初探,问题待解
虽然通过二次创业,林场职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然而,一些年老多病,丧失劳动力,没有投资能力的林场职工依旧存在,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如何安置好这样的人群仍是林业改革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