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不到100平方米,建造200余栋楼阁,超10万个构件全靠榫卯连接,没有一个螺丝钉,你能想象这是什么样的国宝殿堂吗?这就是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渭丰街道祁村的“天宫楼阁”——公输堂。10月2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法合作公输堂木材特征研究与彩画保护研究培训班”在西安开班。培训期间,学员们将深入学习交流木材和古建彩画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保护修复技术等内容。
公输堂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由100多位明代能工巧匠历时11年建成,是一座集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建筑,2001年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输堂属框架结构的小木作建筑,以箱体结构为搭接穿斗方式,将精雕细刻的榫卯结构相连接,楼楼并列,层层相接;檐部由上万件斗拱组合而成,既坚固又轻巧,整体性好,不易变形,是体现宋代《营造法式》中关于天宫楼阁形制的典范之作,更是孤品实物。不仅如此,公输堂内遍饰彩绘,沥粉贴金。据古建筑专家考证,其油漆采用“紫龙罩”工艺,彩绘多处采用“卧金点翠”法绘制,这样的油漆彩绘方式,运用到古建装饰中的情况罕见。
此次培训作为签署《关于继续开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合作协议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将依托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项目,开展彩绘木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和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旨在通过学习、交流、合作,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前沿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为中法文物保护交流、文博人才培养、增进两国友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也为今后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更广泛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据了解,培训班采用中法专家联合、理论授课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邀请中法两国在木材研究与彩画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授课,来自法国国家遗产学院的5名学员和中国文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15名学员参加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将深入学习交流木材和古建彩画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保护修复技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