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日女报
4月19日,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的荣耀加冕,这不仅是对王浏清悦“古建新生”职业蓝图的高度认可,更深刻地折射出传统文化保护事业在当今时代的重大价值。
耳濡目染: 古建之路的启航
“这次拿到奖很意外,一开始的目标是能站上国赛舞台就心满意足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王浏清悦感慨。
凭借对古建筑设计师职业的深刻认知与清晰规划,王浏清悦一路过关斩将,从校赛、省赛到国赛,历经层层选拔,最终在高教本科就业赛道中勇夺金奖。更令人惊喜的是,她在现场还获得了11家企业的录用意向。
王浏清悦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
王浏清悦的童年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古镇度过,从小学习国画和油画。母亲带她逛街时曾感慨:“以前的人不懂保护古建筑,现在它们越来越少了。”这番话在她心中悄然种下保护古建筑的种子。
此外,她的外公外婆是北京林业大学首批本科生,数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木材保护与古建筑研究。在浓厚的学术与专业氛围的长期浸染下,王浏清悦深受影响,逐渐明确了以木材为主导的古建筑设计职业方向。高考结束后,她果断填报了建筑学专业,就此开启了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习之路。
大学期间,她认真学习建筑学相关课程,专业成绩排名第一。为了提升古建筑设计水平,她还积极阅读《营造法式》等古建筑书籍300余本。凭借着对专业的热情和努力,王浏清悦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其设计作品在各类竞赛中表现出色,荣获包括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职业觉醒: 从迷茫到坚定的古建梦想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备赛过程中,王浏清悦对职业目标的认知逐渐清晰,从犹豫走向坚定。
起初,王浏清悦因建筑行业的整体下行趋势而对古建筑设计师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但在老师的引荐下,她有机会与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深入交流。所长田长青指出,中国有大量亟待修缮的古建筑,相关项目也在不断涌现,这让她看到了古建筑行业的广阔前景。
实习经历也成为王浏清悦专业成长的关键。在安徽宣城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陈氏宗祠的测绘现场,她跟随团队进行细致的测绘工作,如同医生般仔细观察古建筑的每一处细节,精准记录破损情况,包括裂缝、虫蛀、腐朽程度以及建筑结构等信息。她将测绘工作比喻为“为建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希望通过翔实的记录形成报告,助力评估建筑的修复价值,推动修复立项。
这次经历让王浏清悦深刻体会到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更加坚定了投身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决心。
“我立志成为一名古建筑设计师,就是想要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会呼吸’的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让历史的厚重底蕴与未来的蓬勃希望在我的设计笔下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在国赛的舞台上,王浏清悦以自信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向评委们诠释了“古建新生”的职业愿景。最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现场表现,王浏清悦在高手如云的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赛后,王浏清悦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她感慨:“这次比赛让我更加坚信,古建筑设计师是一条充满无限机遇与可能的职业道路。未来,我渴望在这个领域不断深耕探索,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出更多的精彩。”